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孙钰程 记者 孙云)如今,手机扫码点餐大有取代人工点餐之势,然而,这也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被过度索取和泄露的风险。近日,徐汇区检察院积极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督促相关管理部门整治餐饮行业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规范扫码消费“边界”。
去年8月,“益心为公”志愿者向徐汇区检察院反映,徐汇区内某餐饮商户存在强制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进行扫码点餐的情况。接到线索后,检察官办案组前往现场调查发现,该餐饮商户向消费者提供的两种扫码点餐支付途径,均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
“第一种途径下,消费者需要扫描二维码,进入某电子商务智能支付平台开发的小程序。随后该小程序会申请获取消费者的手机号码和位置信息,并进一步要求消费者绑定某智能电子钱包,获取消费者的姓名以及证件号码等,进行支付”,承办检察官介绍,“而且该小程序的隐私政策中,还提及将收集消费者的手机设备型号、操作系统以及版本信息等”。第二种途径下,消费者则需要扫描二维码进入该餐饮商户自行开发的小程序,“但该小程序同样需要消费者提供手机号和位置信息,才可正常点餐支付。”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认定办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或打开的可收集个人信息权限与现有业务功能无关的,可以被认定为“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经徐汇区检察院牵头三家区域内行政机关以及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相关专家论证,该餐饮商户在提供点餐支付过程中,强制消费者授权获取的姓名、证件号码、手机号码、位置信息和手机版本信息,均不属于消费支付行为中相关且必要的信息。
据此,去年9月,徐汇区检察院向相关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规范该餐饮商户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并进一步排查、整治辖区内其他商户和网络应用程序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强化安全教育,确保经营主体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相关管理部门接到检察建议后,第一时间要求涉案餐饮商户与电子商务智能支付平台进行了整改,并建立了联合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辖区内多个商圈开展了餐饮行业专项执法行动。与此同时,徐汇区检察院会同区委网信办、区市监局、区消保委、区商务委,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相关专家,研商制定了《餐饮行业扫码点餐常见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自查清单》,向辖区内餐饮商户投放,并推动大型餐饮零售平台开展自查自纠。近日,徐汇区检察院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对涉案餐饮商户进行了整改“回头看”。目前,顾客无需提供个人相关信息,直接扫码即可完成点餐支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干了八年的电工,完全想不通,风扇输入功率22W,而输出功率却是4.4W,啥情况?
以军轰炸汗尤尼斯,已致100多人死伤!超七成以色列人认为内塔尼亚胡应该下台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英伟达 RTX 4070 10GB 显卡原型曝光,采用160bit显存及AD104 GPU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