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行董事长高迎欣、行长(代为履职)王晓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彬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殷绪文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本季度报告所载财务数据及指标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未经审计。除特别说明外,为本行及附属公司(以下简称“本集团”)合并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本季度报告中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本行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本报告期末2024年3月31日 上年度末2023年12月31日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
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人民币元) 12.43 12.10 2.73
本报告期2024年1-3月 上年同期2023年1-3月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 10.02 11.14 -1.12
2.贷款减值准备包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减值准备。
5.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按照《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的规定执行。本报告期末,本集团及本行适用的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的监管标准为130%和1.8%。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总额;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7.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等规定计算。
注: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的规定计算。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百万元) -127,366 225,971 本期为负 吸收存款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净流入的减少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元) -2.91 5.16 本期为负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25,921户,其中:A股308,219户,H股17,702户,无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
股东名称 股东性质 持股数量(股) 股份类别 持股比例(%) 质押/标记/冻结情况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1.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为同一法人; 2.除上述情况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股东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业务情况说明 1.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信用证券账户持有本行股份数量为313,808,367股,占本行总股本的比例为0.72%,除上述情况外,本行未知上述其他股东存在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情况;
2.根据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本行持股5%以上股东、前 10名股东、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2024年第一季度期初/期末转融通证券出借余量数据,本行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股东不存在参与转融通业务情况。
* 该股份数量为截至2024年3月底,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质押本行普通股股份数量。截至2024年4月29日,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质押本行普通股股份数量97,700.00万股,占其持有本行股份数量比例为49.67%。注:1.上表中A股和H股股东持股情况分别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提供的本行股东名册中所列股份数目统计;
3.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所持股份总数是该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报告期末,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本行H股股份合计数;
4.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持股数量和质押股份数量中含有因发行债券而转入“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质押专户”(共五期)的1,850,802,321股股份。
5.根据本行2024年1月31日A股股东名册,及本行已知H股股东质押股权情况,本行被质押股权占本行总股权比例达到20.40%。本行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协调压降股权质押比例。截至报告
股东名称 股东性质 持股数量(股) 持股比例(%) 持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质押/标记/冻结情况
博时基金-工商银行-博时-工行-灵活配置5号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 其他 20,000,000 10.00 - 无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其他 14,000,000 7.00 - 无 -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建信信托-建粤长虹1号单一资金信托 其他 14,000,000 7.00 - 无 -
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信托-禾享添利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其他 12,220,000 6.11 - 无 -
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华润信托·瑞安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其他 12,000,000 6.00 - 无 -
国泰君安证券资管-福通·日鑫H1400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国君资管0638定向资产管理合同 其他 10,000,000 5.00 - 无 -
光大证券资管-渤海银行-光证资管鑫优2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其他 8,310,000 4.16 - 无 -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境内优先股股东之间、以及上述境内优先股股东与前十大普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的情况。
本集团顺应国家战略与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把握未来经济增长机遇,全面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本集团贯彻落实“抓机遇、优结构、控风险、促增长”的工作主线,深入践行“以客为尊、以人为本、行稳致远”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强韧性,稳息差,推进战略再聚焦,在重点业务、重点产品、重点区域以及重点客群方面加速突破,提质增效,锻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本集团坚持战略导向,注重科学稳健,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资产负债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资产端,本集团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线,促进信贷投放,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7,275.1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5.46亿元,增幅0.68%;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987.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38.49亿元,增幅2.60%,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8.22%,比上年末提升1.09个百分点。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制造业贷款余额5,027.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2.98亿元,增幅8.48%;绿色信贷余额2,864.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1.98亿元,增幅8.40%;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福建等重点区域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负债端,本集团聚焦客户深度经营,深化重点产品运用,持续加强负债质量管理,存款客户结构更趋优化。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70,750.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8.65亿元,增幅0.54%;其中,吸收存款总额42,526.0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04.00亿元,降幅0.71%,在负债总额中占比60.11%;其中,个人存款12,682.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6.83亿元,增幅5.11%,在吸收存款总额中占比29.82%,比上年末提升1.65个百分点。
本集团积极应对经营环境变化,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生息资产增长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长21.49亿元,净息差同比下降,但降幅收窄。报告期内,实现利息净收入242.62亿元,同比下降11.07亿元,降幅4.36%;非利息净收入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同比下降,非利息净收入100.11亿元,同比下降13.93亿元,降幅12.22%。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34.31亿元,同比下降8.01亿元,降幅5.63%。
本行坚持“民营企业的银行、敏捷开放的银行、用心服务的银行”战略定位,紧跟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节奏,紧抓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机会,穿越周期,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锚定资产与负债两端,以资产端调整带动客户与资产结构优化,以客户深度经营带动负债端成本降低,持续提升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稳定净息差与收入水平。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深化和完善公司业务营销体系改革,公司业务发展持续向好,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各项业务保持平稳健康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公司存款余额29,646.4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897.73亿元,降幅2.94%;一般公司贷款余额24,354.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92.74亿元,增幅3.81%。
战略客群牵引作用不断释放。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进战略客群存贷结构优化,不断释放战略客群牵引力,在夯实规模基础的同时带动获客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总、分行级战略客户存款余额12,235.2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409.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含贴现)12,203.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6.71亿元,增幅4.33%。报告期间,本行开展20场供应链金融客商大会,助力全行链上融资对公客户数达23,999户,比上年末增长4,857户;带动全行生态金融业务累计投放达784.43亿元;战略客户代发对公客户签约增长165户,带动代发个人客户新增4.70万人。
中小基础客群经营成效持续深化。本行把中小业务作为全行公司条线“一号工程”,依托“特色模式获客、结算先行提客、中小信贷优客、数字经营活客、服务品牌定客”五大抓手,聚力推进中小客群经营提升,持续夯实中小客群基础,加速锻造中小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中小客群对公司业务转型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本行聚焦“点、链、圈、区”及区域特色行业,打造“中小业务产业地图”,实现规划引领和名单营销;持续搭建多层级的批量获客平台渠道,提升批量获客、精准拓客成效;坚持结算先行,优化中小企业结算产品包,强化以结算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推进权益赋能,依托“民生e家”平台打造“金融+非金融”差异化竞争优势;强化数字经营,优化数字工具赋能业务转型发展;推进“园区万里行”等多场景、多主题中小专题营销活动,推广“用心服务、相伴成长”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民生中小品牌影响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中小企业信贷余额8,968.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6.10亿元,增幅6.48%。
机构客群强化下沉营销,稳步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本行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资质建设和下沉营销为抓手,致力于成为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机构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机构客户数35,474户,比上年末增长3.78%。强化资质建设,做实下沉营销。报告期内,本行加强机构业务资质建设,与财政部签署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委托代理协议,同时新增地方性财政和公积金业务资质合计6项。做实下沉营销,深耕细作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医院、学校、体育、出版等细分领域,服务基层机构客户,夯实机构客户基础。优化综合服务,履行社会责任。总行牵头建立营销工作专班,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医保业务营销服务,积极支持各地医保惠民、便民改革;承销投资地方政府债,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民生保障和经济建设;报告期内新增1项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持。
交易银行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本行加强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出定制账号服务,试点精简开户资料;迭代优化企业支付结算解决方案,简化代发工资签约流程,丰富税费通服务功能,上线海运快汇并实现减少客户录入工作量约80%;迭代推进票据、保函、信用证、保理等基础产品智能化升级,精准服务企业上游采购、下游销售以及全流程担保等金融需求;持续完善跨行现金管理、跨境资金池、票据管家等基座型产品功能,进一步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结算客户一般存款日均余额1 为12,531.55亿元,比上年增加316.52亿元,增幅2.59%;报告期内,本行开立电子保函3,441笔,同比增加782笔,增幅29.41%。
强化投资银行与科技金融的融合。本行坚持战略导向、坚持客群服务,丰富应用场景,创新作业模式,全方位、多元化、综合化满足客户各类金融需求。一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升级产品服务、强化风险管控、加速智能应用等举措,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质效,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以“专精特新”客群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4,000亿元。二是积极服务国家重点战略,聚焦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助力实体经济。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并购贷款及境内银团贷款余额3,790.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48%;报告期内,本行承销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06只,规模727.00亿元。
报告期内,本行实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149.91亿元,同比减少6.48%,在本行营业收入中占比46.84%,同比提升0.55个百分点(在本行对公及零售营业收入中占比47.18%,同比下降2.17个百分点);实现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31.56亿元,同比减少1.96%,在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中占比21.05%;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在本行非利息净收入中占比37.81%,同比提升5.24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规模28,397.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86.74亿元。其中,储蓄存款12,456.8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1.61亿元,增幅5.07%;零售理财产品8,755.36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13%。私人银行客户2总资产7,889.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8%。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贷款总额(含信用卡透支业务)3合计19,336.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2.89亿元。其中,信用卡透支4,907.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63亿元;按揭贷款余额5,388.2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0.20亿元;民易贷余额486.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91亿元。
持续增强高质量获客能力。一是加强一体化协同机制建设,升级各类企业、机构代发服务体系,持续优化端到端客户旅程;加速推进信用卡便携制卡机建设,优化双卡联发和邮寄流程。报告期内,服务代发个人客户341.74万户,同比增长2.71%。二是探索开展网格化拓客,运用网格
1 本行在2024年对结算客户日均存款口径进行了调整,剔除了部分非结算活跃客户存款,2023年基数相应调整。
2 私人银行客户是指在本行金融资产月日均规模达到600万元(含)以上的个人客户。
3 本行小微贷款由小微金融事业部统筹管理,本段落零售贷款含小微法人贷款。
化营销工具,深化网点周边客户开发,“以点带面”提升潜在客户挖掘效率。三是提升生态化获客质效,运用银联“一码付”开辟获客新引擎,以联名卡为重要抓手,建立“场景+产品”的联动机制,吸引潜力优质客户并实现获客转化,举办亲子、商超、出行、团购等主题营销活动,深化老年客群服务。截至报告期末,银联生态项目新增获客40.59万户。四是融通消费场景与银行零售金融服务,聚焦高频消费场景,初步形成车务、商旅、商超场景下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思路。截至报告期末,本年新增信用卡发卡88.32万张。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3,024.5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2.61万户。其中,金融资产(AUM)千元及以上零售客户1,112.6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2万户;私人银行客户数58,745户,比上年末增长5.08%;信用卡客户数 5,169.3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06%,交叉客户累计1,633.33万户;零售贷款客户数336.6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32万户。
深耕细分客群专业化经营。一是完善新客标准化经营流程,推进策略优化与工具升级,强化交叉销售。新客4千元层级达标率32.84%,同比提升0.94个百分点。二是开展薪资代发、老年等细分客群深度经营,线上与线下服务结合,定期推出代发客群专属产品,围绕年终奖等场景组织主题活动,持续丰富年长客群“悦享”品牌服务,广泛开展个人养老金、金融防诈等主题公众宣教。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微信累计添加用户1,627.6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7.63万户。三是强化标准化经营支撑,通过客户分层精细化、场景营销精准化、客群经营标准化,提升财富客群细分经营特色。四是全面深化私银中心新模式,按照新模式加快推进私银中心物理空间建设及运营服务落地,北京西单私银中心作为本行首家私银中心样板间已于2024年1月开业,以多元化服务场景和高品质服务内容,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品牌口碑。五是持续完善企业家服务体系,精耕“民生慧管家”专家服务、私人定制等特色服务,深化与战略客户平台共享,合作开展专属客户联名活动。六是社区金融升级全面推广,强化综合经营,推进社区特色生态建设,广泛组织非金融活动,全面升级社区经营和管理支持。七是加强存量信用卡客户经营,升级数据驱动决策的客户生命周期标准化经营体系,深度挖掘存量睡眠客群中的潜在价值目标并开展促活经营;优化迭代销户挽留与活跃客户流失预警经营策略,助力活跃客户规模增加。
强化产品与服务。一是持续深化稳健财富管理体系,围绕客户长期、稳健配置需求,重点布局理财、保险、家族信托等业务,带动金融资产规模再创新高,截至报告期末,代销理财余额比上年末增长3.10%;代销保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实现保费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5.82%;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信托业务持续突破,报告期内新增规模43.21亿元。二是协同推进零售客户体验提升,推进借记卡换卡优化项目,建设手机银行电子账户服务专区,提升境外来华人员账户服务水平;加强个人账户风险预警监测,实现全渠道异常交易实时拦截,报告期内,本行系统内监测客户NPS5同比增长4.53个百分点。三是消费信贷业务转型持续深化,按揭贷款持续发力二手房市场,
5 NPS(即净推荐值)是一种计量某个客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某个企业或服务可能性的指数。
二手房按揭投放80.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4亿元;民易贷“线上流程、智能审批、集中管理”轻量化经营体系运行,一体化营销初见成效,余额比上年末增加22.91亿元,增幅4.94%,授信客户比上年末增长8.34%;汽车金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四是推进零售权益一体经营,实现全行双客户端双卡权益贯通及双卡渠道体验的统一,面向全卡级客户上线多项轻型权益包,推出民生美术馆等权益,强化权益体系公私联动与生态共建;加强私银客户交叉邀约合作,打通零售条线出行、康养、运动、生活四大板块高端权益,共同挖掘高净值客户的综合价值。五是打造网点转型新样板,建设标准支行、社区支行、私人银行中心转型新样板,强化综合服务,升级智慧运营,打造聚客生态,全面提升客户体验;远程专家视频服务模式推广应用,报告期内累计面客服务594场。六是丰富支付生态场景建设,联合互联网头部平台举办“聚惠民生日”支付营销活动,做大支付客户规模,提升客户活跃度。报告期内,借记卡绑卡71.74万户。
数字化赋能零售客群经营。规模化、智能化部署经营策略,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旅程经营,推动智慧营销体系建设及线索统筹管理,做好新客及存量客户服务。报告期内,累计触达客户14,818万人次,覆盖客户2,217万人;借助线场营销活动。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小微贷款6余额8,239.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7.54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347.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4.6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52.2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601户。报告期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发放利率4.67%;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33%。全行2,460家网点面向小微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客户服务综合化,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一是深化“五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持续做大支付结算、强化线上融资、做强生态SaaS服务、构建小微专属权益体系、推进公私一体服务。二是大力推广“民生e家”服务,围绕小微企业“人、财、事”打造智能便捷的平台级SaaS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三是推进中小企业客群经理团队的建设,目前已在全国32家一级分行组建中小企业客群经理团队,聚焦企业基础客群,强化基础账户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中小企业客群经理团队超650人。
深化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经营,实现普惠金融增量扩面。一是发挥战略客户“牛鼻子”作用,全方位满足链上小微企业需求,释放新供应链平台产能;二是围绕小微企业客户实际需求,为小微企业家庭及员工提供“双管家”一揽子服务。
产品服务线上化,持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一是依托于“民生小微APP+微信小程序+民生小微之家公众号”线上渠道,提高服务质效,满足广大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截至报告期末,民生小微APP用户数达到173.80万户;二是大力推广“民生惠”系列产品,在白名单模式基础上,全面推广“开放”模式,截至报告期末,“民生惠”信用贷余额达到228.92亿元。
场景金融专业化,构建民生小微差异化竞争力。深化“蜂巢计划”服务,实现“一场景一方案”,线上线下结合,发挥网点优势和专属团队的专业化能力,对各个区域的特色产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商圈、细分赛道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普惠金融精准灌溉。
风险防控智能化,保障小微金融业务行稳致远。搭建全流程智能风控体系,在主动授信、反欺诈识别、大数据应用、客户分层分类精细化管理、前瞻性预警等方面全面提升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
本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围绕同业客群经营、金融市场代客产品能力提升、资产托管业务重塑积极开展工作,强化综合营销成效,推动金融市场各项业务平稳有序发展。
落实经营新理念,提升同业客群综合贡献。本行紧密围绕改革转型战略部署,深入贯彻“同业客群综合经营”的理念,持续完善统一营销、统一授信等工作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科技赋能,着力提高同业客户综合服务水平。报告期内,一是不断深化同业战客经营模式开发,加强一体化营销协同,打造同业战客生态圈;二是持续优化同业资产负债结构,有效推进资产投放,强化负债成本管理,同业业务实现稳健发展。
持续提升金融市场业务投资交易能力,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固定收益业务方面,积极把握利率走势,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本行持续深入推进债券投资业务改革,打造涵盖投资、交易、销售、代客等条线的一体化民生固定收益品牌。一方面,提升债券业务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过合理安排资产期限、加强组合结构调整、重点配置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等策略,有效平衡好投资组合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另一方面,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参加绿色金融、“碳中和”、乡村振兴等主题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外汇业务方面,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倡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引导客户增强汇率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加强外汇避险产品研发、业务系统优化升级、对客信息分享拓展等措施,不断提升对客服务效率,降低企业信息获取和避险交易成本,为企业客户提供高质量汇率避险服务。同时,本行积极履行外汇做市商义务,着力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做市能力,服务各类金融同业机构,满足中小金融机构的货币兑换及交易避险需求。
贵金属业务方面,本行持续打造集“实物、积存、投资、交易、避险和融资”功能的贵金属业务平台,提供全方位贵金属服务。在零售贵金属业务方面,本行深耕零售贵金属核心产品业务,不断优化产品功能,提升客户体验;在贵金属对公业务方面,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完善贵金属对公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产业链实体企业的生产需求;在贵金属自营交易方面,本行深入研判市场走势,积极把握交易机会,在风险限额内审慎开展自营交易。本行作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询价市场前十大做市商,切实履行上海黄金交易所银行间黄金询价市场、竞价市场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市场做市商职责。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黄金交易量450.58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2,179.36亿元;白银交易量310.87吨,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18.82亿元。
全面推进托管业务重塑战略,打造行业特色精品托管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方面,本行落实托管业务重塑战略各项举措,聚焦重点客群产品,强化内部业务协同、推进业务与科技融合,提升产品管理质效与运营履职服务能力,强化风险合规管控,推动全行资产托管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为12.1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其中,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的托管规模分别达到12,432.65亿元、10,803.10亿元和5,202.9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11%、2.04%和5.48%。
养老金业务方面,本行把握养老金业务战略机遇,贯彻落实养老金融大文章,实施养老金服务提升攻坚计划,强化前中后台一体化服务能力,提升履职能力及客户增值服务能力,推动全行养老金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企业年金托管规模 566.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1%。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业务个人账户数25.6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93%。
报告期内,本行倾力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强化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支持保障,持续夯实基础能力,启动新一批重大敏捷项目推进生态银行和智慧银行建设,为全行高质量经营发展提供新动能。
持续迭代孵化生态金融重大项目。供应链场景以“订单e+”回款通为试点,创新“融资+结算”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实现“车销通”产品集中运营。开放场景上线“民生快贷”产品权益服务,实现小微“蜂巢计划”服务线上化,“民生e家”累计上线余项产品功能。报告期内,生态金融业务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投放量同比增长74.50%。
支持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搭建科创金融萤火平台,迭代科创评价模型,推广“易创E贷”产品。与河南省卫辉市农业农村局共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开放银行云系列产品,向村集体提供涉农金融数字服务。
开展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经营。深耕人-货-场模型,上线企业级事件感知平台,加强客户洞察和客群细分经营。依托企业级客户数据平台(CDP)和A/B实验能力,持续提升客户活跃度。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线%;零售线.2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5%。银企直联客户数5,410户,比上年末增长4.36%。
健全数字化风控体系。统一数据标准与管理口径,提升授信审批质效。重构放款低风险业务流程,提升智能审批辅助决策能力。金融反诈一体化平台新增受害人精准预警阻断功能,落实公安部和人民银行关于建立跨机构、跨行业、跨领域的风险防控体系要求。开展运营风险“拉网式”检查,针对重点环节建立远程影像监督。
提升数字化运营质效。深化线上化产品运营模式建设,“民生惠”产品主动回捞成功率32.23%,打造产品专属运营支持服务台,提供一站式陪伴服务,助力消贷与小微信贷业务线上化发展。上线并推广对公放款合同智能应用,精简约60%人工操作环节。报告期内,运用数字化的客户特征及行为画像,为账户精准管控提供决策参考,企业账户标签体系在新开户环节累计识别黑名单和高风险账户共556户。
迭代优化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优化个人支付产品与服务,携手中国银联升级还款通2.0服务,新增130余家银行信用卡账单查询和自动还款服务,建设北京市医保移动支付、成都市社保卡支付场景应用。提升支付便利性,持续完善老年人支付服务,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ATM机具外卡取现与移动运营端永久居住证办理服务。持续探索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新增“一码通扫”数币收单商户178家。
打造髙质效科技支撑。加速研发精益敏捷实践,优化企业架构治理,深入推进全链路治理体系建设,支撑本行应用全面向云原生架构转型。
持续释放数据价值。持续建设用户数据仓库等企业级数据湖仓与数据集成架构,完善数据中台与AI中台,深化外部数据、图谱数据、时空数据、数据智能以及NLP(含大模型)等五大数据技术体系,推进大模型应用的探索落地。
报告期内,本集团按照“稳健审慎、主动全面、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总体偏好,不断完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持续推进数智化风控体系建设,强化资产质量管理,资产质量保持总体稳定。本集团提升风险管理主动性,强化风险偏好与信贷政策的传导,优化信贷结构,强化组合风险管理;严格准入管理,做到有进有控,有保有压,严控新增风险;继续加强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主动敏捷处置风险,做好风险主动退出;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充分发挥资产保全止损减损作用,持续提升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质效。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比上年末下降,拨备覆盖率总体稳定。本集团不良贷款总额649.7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23亿元;不良贷款率1.44%,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9.36%,比上年末微降0.33个百分点。
项目(人民币百万元) 2024年3月31日 2023年12月31日 变动(%)
报告期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本集团及本行的各项资本要求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6%和8%;在上述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计提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和附加资本,其中储备资本要求为2.5%,逆周期资本要求为0%,附加资本要求为0.25%。本集团及本行报告期内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应分别不低于7.75%、8.75%和10.75%。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9.35%、10.99%和12.38%,分别比上年末上升0.07、上升0.04、下降0.76个百分点。本集团及本行资本充足率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杠杆率为7.46%,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本集团杠杆率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流动性覆盖率140.58%,高于监管达标要求40.58个百分点,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较为充足,抵御短期流动性风险冲击能力较强。
报告期内,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不断健全权责法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构,积极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制定《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修订《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董事尽职考评办法》;召开1次董事长与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和2次独立董事专门会议,组织独立董事赴北京、贵阳、昆明分行等地实地考察,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参与决策、监督制衡、专业咨询作用。本行外部监事均按照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公司章程》赋予的各项职责,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忠实、勤勉、依法合规地履行监督职责,积极出席监事会会议,召集召开监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列席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会议、听取汇报、参加调研,遵循客观、审慎的原则,对战略、风险、内控、财务等重点领域发表独立的专业意见,为维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促进本行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产生的收益 881 839 881 839
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 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52 34 (1)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 209 1,072 156 506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