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为推进“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走细,各地区以“揭榜竞优”为抓手,紧盯服务企业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坚,靶向解决,整体改革呈现多点突破、系统集成、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在提升基层服务质效、推进跨省通办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例。本期推介永州市、浏阳市、衡山县、石峰区、云溪区的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今年来,永州市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数字赋能,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四化四办”提升行动,为基层放权赋能、减压减负。试点县新田的乡镇、村今年共接到10.49万件群众办件申请,比去年同期增长97.6%,办结10.44万件,办结率达99.53%。
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将符合条件可办理的普惠性事项进行归类整理,通过大数据匹配,精准高效向群众推送办事提醒,变“线下找服务”为“线上要服务”。一是汇集筛选数据。依托政务数据中心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七大基础数据库,实现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在此基础上,通过“免申即享”后台管理,设置筛选各类政策事项涉及的条件和数据,定期自动匹配、批量生成满足条件的人员名单。二是主动推送信息。对于符合条件人员,通过上门、电话、短信、政务服务网和移动端等渠道推送信息。收到待补充信息后,办件人可根据推送信息在网上自主登记,也可由电话、上门核查的工作人员代为登记。三是免申即办业务。完成并推行4个免申即享事项。今年5月以来,通过残疾人两项补贴系统,对试点新田县的1.2万余名残疾人作出分析,筛查出236位应享未享人员,最后根据申请人意愿,为178名残疾人顺利发放补贴。
为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群众“不会办”的问题,避免“重复录入”和“二次录入”,减轻基层干部审批负担,着力构建极简审批体系。一是“精细化”梳理。针对基层高频事项,对事项的受理材料及程序进行“最小颗粒度”梳理,实行标准化流程,为智能审批系统日常运行和核验等提供规范支撑。以《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许可》事项办理为例,具体可分为新办、补办、变更、换发和注销5个办理情形,按照场景对事项进行标准化规范,进一步提升申报便捷度。二是“极简化”审批。基于事项标准化梳理成果,对8项业务开展“极简审批”建设,已落地两项。以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为例,过去需本人到卫健局窗口申请办理,现场提交12份申请材料,经业务部门多个环节审批、现场踏勘后打印证照。现申请人直接在自助服务一体机刷身份证就可以办理。极简审批系统根据申请人的身份证信息自动填写申请表格,直接调用电子证照数据作为申请材料,再结合告知承诺的方式告知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补齐未提交的材料,即可当场打印出证。三是“智能化”导办。提供智能办事指南服务,采用问答形式由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选择,在问答选择完成后,系统自动汇总申请人情况,并匹配对应的申请表单和申请材料,让申请人填表申报更为简便。
对过去一些事项“放得下,接不住”、“僵尸事项”多、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展开精细化校对,科学区分事项办理情形,形成“四个清单”:一是“就近办”清单。乡镇层级38项、村级18项,主要为医疗、养老、救助、补贴等群众关注的民生事项,办理权限下放至基层。二是“主动办”清单。乡镇层级17项,村级16项,主要为普惠性、符合条件即可办理的事项。三是“掌上网上办”清单。乡镇和村级均11项,主要为农村外出务工人群异地办理需求较大的事项,推动清单上的事项实现PC端或手机端全程网办。四是“帮代办”清单。乡镇层级11项,村级9项,主要由承办单位对清单事项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针对基层办事证明材料繁多问题,推进“四个一批”,让材料“减纸”、群众“减负”。一是“取消一批”。对证明事项进行精细梳理,制定证明事项清单,对没有法定依据和没有实际需要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实行清单外无证明。二是“调用一批”。实现公安厅九大类电子证照和电子营业执照数据的调用,基层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362个申请证明中,有99个可通过调用方式免于提交。三是“复用一批”。在现有的政务服务基础上,对申请人以往提交过的申请材料做归集整理,建立材料库,实现历史已提交过的材料无需再次提交。四是“在线开具一批”。将申请人原本需线下跑乡镇、村或其他县直部门开具的纸质证明,转变为由业务受理部门线上提交电子证明至对应证明开具部门,再通过证明开具部门线上盖章回传至业务受理部门,无需申请人线下跑动开具证明。
近年来浏阳市深化“跨省通办”工作,着力推进湘赣边区域“跨省通办”合作,在医疗、户政、住房、市场等多个领域探索改革,携手破解两省群众关注关切的办事“难点”、疏通办事“堵点”,提升两地群众办事便利度。
一是合理设置窗口。在市民之家一楼大厅显眼位置设立“跨省通办”综合受理窗,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做到专人专岗,并明确窗口具体职责;在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等区域设置“跨省通办”业务专窗,确保“跨省通办”工作落实落细。二是全面梳理事项。2020年,浏阳市与铜鼓县、万载县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在长沙地区率先启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目前共梳理出湘赣边企业群众共性、高频的异地办事事项100项,涵盖户口迁移、异地就医结算、住房公积金提取、个体工商户登记、纳税申报等企业民生领域的高频事项。三是持续扩大范围。2021年,浏阳与湘赣边9市23县(市、区)签约合作,致力打造湘赣边“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示范区。今年浏阳“跨省通办”的“朋友圈”扩充到了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163个县(市、区)。四是拓展升级服务。推进对口协作,浏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组织公安、教育、人社等部门,与江西省部分区县开展“一件事”跨省通办试点,变“接力走”为“齐步跑”,让铜鼓县、万载县等地群众享受到“买房置业”“就业参保”等一系列“跨省通办”服务。湘赣边高频事项从去年的56项拓展到今年100项,分为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其中65项可全程网办。
一是探索合作新模式。浏阳市不断深化“湘赣点对点”政务合作,与上栗县建立医保合作机制,在就医管理互联、医疗监管互助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与铜鼓县不动产登记部门达成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与新余市渝水区联合开启“政银全域通”改革,两地共设立61个企业服务专区,落实“就近好办”,企业办事更便捷、高效。二是推进网点建设。将“跨省通办”网点延伸到镇到村,将服务向基层和园区延伸,编印2000余份湘赣边高频事项便民卡发放到群众手中,全力推进高频事项的普及程度。如万载县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退休后居住在浏阳市大瑶镇,足不出镇便实现户籍迁移“一件事一次办”。三是提升协同效率。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浏阳正在不断完善“跨省通办”业务支撑系统办件流转功能,持续优化“跨省通办”事项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服务。现正在建设的“智慧政务”项目,将利用“互联网+”的辅助方式,解决群众“跨省通办”事项受理、收办件审核和补齐补正次数多等难题。
一是持续优化服务方式。优化“跨省通办”线下服务,推行帮办代办、引导教办等服务方式,确保线上能办的线下也能办。深化“湘伴走流程”工作,将湘赣边区域“跨省通办”的100项高频事项纳入其中,与江西接壤的大瑶镇、澄潭江镇和文家市镇干部转换身份,模拟走流程、帮办走流程,让湘赣边老表们办事不再困难。二是改进网上办事流程。进一步简化“跨省通办”网上办理环节和流程,推进证明证照查验、信息查询变更、资格认证、年审年报等更多简易高频事项“掌上办”,群众通过“一网”,“掌上”“指尖”办事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如依托交通运输“一张网”,普通货物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网上年审、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诚信考核等业务在今年已办理575件,异地群众正享受“不见面”审批的便利。三是重点突破民生领域。异地就医结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都是民生高频办件。目前已有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23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截至9月底,湘赣边异地就医结算3398 人次,涉及医疗费用 2533万元,基金结算金额 1277 万元。2022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从住院扩大到门诊,流程也从线下人工结算拓展到线上直接结算,进一步方便参保群众就医。江西省的患者来浏阳市就医可以直接结算,不到15分钟就办结。
衡山县围绕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痛点的制约束缚,立足自身实际,多管齐下抓改革,强化作风提效能,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企业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率先推行“大综窗”改革,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好”。一是审批程序务求更“简”。切实发挥“一站式”审批平台的作用,变“串联”为“并联”,推动服务流程优化,推进以审批事项为节点的“串联审批”到以服务对象为节点的“并联审批”的转变。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关联性强、需求量大、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多个跨部门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提升审批效能。二是审批效率务求更“快”。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四级九统”,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四同”,事项办理平均申报材料从5.9个减少至3.1个;事项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了一半以上,时限压缩率同比提升25%,群众办事效率更高。三是审批过程务求更“公”。实现受审分离,整个办事过程审批人员与群众不需见面,综窗受理人员“应受尽受”,后台审批人员“应批尽批”,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等现象,审批变得更纯粹、更有效率。
一是就近办。把灵活就业人员减少和增加登记、医疗保险关系转出、参保信息查询等12个事项下放至乡镇基层医保便民中心,让群众就近办理。将特殊门诊申请由经办机构统一受理变为由基层药店、卫生院直接受理,医保部门后台审批。确保定点协议医疗机构和药店覆盖所有乡镇,全县共有17家乡镇定点卫生院和55家乡镇定点药店和诊所,充分满足了群众就近购药看病需求。二是跨域通办。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跨域通办”服务窗口,为有需求的企业和群众提供定制化远程帮代办服务。例如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工作的衡山籍谭先生要办理刚出生儿子的入户登记,县政务中心通过远程受理、在线审批、即刻办结、免费邮寄的方式,帮助其办好该事项。三是减环节办。县自来水公司推行“网上办”“”“零见面”优质服务。水费缴纳、查询都可在网上查询办理,自来水报装从6个环节5个工作日减至2个环节1个工作日可通水,大大提升了服务便利度和群众获得感。四是智能导办。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结合老年人的办事需求,对社保医保线上办理、水电气线上缴费等智能服务,开展为期3个月的智能技术使用培训,助力老年群体顺利跨越“数字鸿沟”,让其逐步实现“不出门、办成事”。
全流程电子监察。通过省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对接件办件的接收、受理、审核等环节进行实时监督,督促审批人员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同时,政务服务中心每月对相关部门和个人亮出“黄牌”或“红牌”,督促立即改正,并把审批服务电子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查处,倒逼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开展专项巡察。通过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发现问题,推动专项治理,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提升审批服务质效。县委派出2个巡察组,对涉及行政审核审批、营商服务管理的单位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发现重点问题27个,督促边巡边改问题6个,移交问题线条,移送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整改。畅通服务评价。通过“好差评”系统,确保办事群众实时有效评价,切实做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使审批全过程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引导群众在办完事后给出评价,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建立“好差评”闭环机制,截至目前,“好差评”评价总量138932条,好评率99.99%。
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季表彰,始终保持严纪律强作风不放松。制定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告知承诺制等工作制度,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升服务水平。出台《衡山县政务服务中心关于对入驻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后台审批人员平时考核机制,助力服务提速增效;印发《衡山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人员管理办法》,从服务态度、办事流程、工作纪律等方面规范综窗人员,着力提升服务质效。同时,注重窗口典型培养,大厅评选“文明窗口”“先进个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株洲市石峰区牢固树立“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的理念,聚焦纾解制约市场主体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高效、规范、便捷的服务助力企业解决“急难愁盼”,搭建了政府与企业的“连心桥”。
一是搭建“点对点”服务平台。依托“石峰发布”搭建线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开设政策直通车、问题受理、共享平台等板块,形成资讯集散与问题受理的线上“广场”,方便企业随时随地“一键”反映诉求。组建“制造名城·服务与监督”微信群,规模工业企业“一企一群”、街道“一街一群”,广泛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石峰区“制造名城·服务与监督”微信群已入群工业企业933家,工业企业入群率达90%以上。畅通“12345”市长热线、“石峰企业服务专线”,确保企业诉求“接得快”“答得好”“办得实”。二是完善“面对面”沟通机制。建立政企“早餐会”制度,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邀请企业家面对面沟通,讲问题、提意见。成立区级联企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县级领导“五个一”对口联系制度,推行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后盾单位和职能部门联动的专班服务模式。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行动,动员123名干部下沉575家企业,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和建议,与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和联系。
一是深入推进涉企事项“放管服”。在长株潭建立市场准入“跨市通办”合作机制,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建立“街道受理,市场监管所审核,窗口录入审批,及时送证上门”的登记审批服务工作机制,在现有改革成效基础上推进审批材料、程序、时限、跑动次数再次“瘦身”。例如万博珑商业广场123家商户“入驻即”,市场主体一次都不用跑。二是咬定急难愁盼实施“微创新”。以“纵向联动、横向协作”为原则统筹推进项目服务工作,及时对接市直部门、协调组织相关部门会商会审,主动探索实践。针对天桥起重冶金物料搬运智能装备创新平台项目竣工验收诉求,将联合验收、竣工验收备案、不动产登记三件事一次办,将原本竣工验收阶段到不动产登记所需的26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审批提速80%以上。出台《石峰区城区破占道管理微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变审批为服务,实现了城区水电气报装破占道审批两小时内即报即办即施工。
一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帮扶。强化重点项目帮扶,组建服务专员队伍,为18个开竣工项目“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提供项目报建、工期倒排,政策讲解、帮办代办、协调督促等“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其中万博珑商业广场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商业综合体“竣工即交证”和“验收即开业”。强化政策宣传,根据工业、批零住餐、建筑服务等行业分类精细梳理,精准推送,细致解读,充分释放政策的“含金量”,累计推送惠企政策、各类信息8000余条次。强化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中车双碳产业园、中车襄阳机电、尚驰电气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清水塘片区,加速产业集群裂变、升级发展。今年以来,石峰区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入库101家、一般纳税人新增390户,市场主体培育多项指标均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以企业满意为导向高效落实。在清水塘产业新城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围绕企业、个人、项目开设三类“一件事一次办”综合服务窗口,对377个事项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推进企业群众办事不出产业新城。针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短板及存在问题开展系列专利导航分析,在全省首创为具有上市潜力的轨道交通企业上门“诊断”知识产权,出具“诊断意见书”,得到了企业高度赞誉。
一是实行限时交办,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建立问题交办、信息报送和宣传通报机制,细化工作清单,明确责任部门。依托区网格化平台统一派单至相应部门和企业服务专员,限时办结,所有涉企事项实行“痕迹化”管理,避免部门推诿、拖延。区纪委监委入驻“制造名城·服务与监督”微信群,开展“面对面”监督。建立“日、周、月”调度制度,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对问题办理、服务举措强化督查督导。截至目前,石峰区通过各类渠道共收集问题479个,累计办结446个。二是实行结果评价,确保问题办理质量。对于已办结的企业事项开展满意度的调查,将服务企业最终成效运用到干部考核、评比、晋升等工作中,确保取得实效。紧盯企业和群众身边的“”问题,坚持“严”的主基调,一抓到底、一严到底,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岳阳市云溪区紧紧围绕“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石化产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审批环节和时限上做“减法”,在服务过程和保障上做“加法”,助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2022年截至目前,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石化产业项目113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年度目标任务完成91.5%。
按照应进尽进原则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大力推动审批职能向一处集中、事项受理向一次靠拢、项目审批实现集成。一是事项集中一站可办。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园区事园区办”专区,将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11家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到专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提供全链条、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政策兑现”等全部涉企业务集中在一个专区办理,切实解决服务资源“碎片化”和涉企政策“兑现难”等问题。二是服务集成一网能办。充分依托省工程建设审批系统,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同步推送、信息共享、结果互认,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着力打造办事环节更少、流程更优、时限更短、成本更低的政务服务环境,今年来,企业和群众跑动次数平均减少65%以上。
针对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简化审批事项,提升审批效率,确保每个审批环节一次通过,每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超过30个工作日”。一是牵线搭桥提前审。变事后审批为事前服务,组织园区安评、环评专家以及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将后阶段事项在前阶段提前预办、预报、预审,缩短报批准备时间,及时完善资料,确保一次性上传审批通过率达100%。二是无缝对接同步审。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需求,单独定制流程表,明确审批事项、审批部门、申报材料、时间节点、办理时限等内容,一对一精准指导,确保在每个审批环节上都无缝对接。三是先批后验容缺审。按照“清单管理、承诺即办、失信惩戒、责任分担”的工作原则,企业提供核心资料并做出承诺后即可启动审批,其他事项容缺后补、先审后验。四是精简事项极简审。根据项目和区域实际,对超高抗震、取水许可等13个不涉及审批事项予以删除;用好区域评估结果,对水保、文保等9个审查事项免于编审,同时,配强审批部门技术力量,使规划总图、初步设计等技术审查由原来的第三方机构审查改为现在的职能部门直接把关审批。今年来,通过极简审为25家企业节约各项费用约360万元,审批时限提速80%以上。五是梳理合并批量审。变单个审为批量审,对同类项目同步整合,统一编制要求,一并跟踪,同步推进,集中联合审批。
向园区赋权172项,成立专业帮代办队伍,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帮代办服务,对已经赋权的事项,园区独立完成审批,对其他事项,变“窗口坐等办理”为“主动上门服务”。一是盯签约,提前介入指导办。建立吹哨报到机制,推行“洽谈即服务”,对于刚签约的重大投资项目,主动前移服务端口,延伸服务链条,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审批帮办工作方案,为项目“拿地即开工”提供优质便捷的管家服务。二是盯环节,全程跟踪代理办。针对工程项目审批中安评、环评等难点评审环节,采用“线上+线下”流程化服务、“专员+定制”精准化服务、“特办+上门”个性化服务等措施,全流程指导,全过程包办,变“面对面”为“手牵手”,变“企业跑”为“园区办”“数据跑”。三是盯堵点,主动协调帮助办。对于有特殊困难的项目,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区“跑改办”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解决措施,集中组织攻坚,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及时开工。今年2月,在卡氟龙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落地相关手续办理过程中,考虑到该项目立项即将过期,安评、环评等第三方评估成果即将作废,企业负责人因疫情滞留在上海无法前来,区“跑改办”及时组织“工改”成员单位专题研究、重点帮办,仅用16个工作日就完成施工图审、施工和监理单位确认、许可材料的准备工作,1个工作日完成受理、审批、办结,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工。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